阳江高新区临港工业园一、二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第一次)
阳江高新区临港工业园一、二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第一次)
一、规划概况
①规划背景:国家海丝战略下,面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阳江港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阳江滨海新区作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的重要区域,在省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将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滨海新区产业功能起步区在临港工业园范围内,起步区作为新区建设的启动区域,必然也是近期投资建设的重点;阳江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双化驱动、蓝色崛起战略,港口工业区是以产带城、产城联动的重要示范点,未来将从单一型产业园转向多动能、环境友好型的综合临港工业园转变,实现产城联动发展;珠海与阳江,从对口帮扶到区域融合,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重点加强工业与港口的协作。港口工业园产业发展应积极接受珠三角的辐射带动,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等方面积极对接。基于以上背景,阳江高新区在临港工业园一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阳江高新区临港工业园二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委托评价单位对阳江高新区临港工业园一、二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工作。
②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阳江高新区临港片区南部,云阳高速联络线两侧,有国家一类口岸阳江港,与海陵岛隔海相望。一期用地北以规划海港一横路为界,南至规划海港四横路,西至海陵湾大堤,东至四墩河,总面积为8.17km2。二期用地围绕一期用地南北两侧开展,包括南北两个地块,其中,北部地块(简称“地块A”)范围北以规划海港一横路为界,南至云阳高速联络线,西至规划海港纵一路,东至规划吉祥东路,规划面积约1.66km2;南部地块(简称“地块B”)范围北至规划海港一横路,南至规划滨海大道,西至规划疏港大道,东至规划吉祥东路,规划面积约8.99km2。规划区总面积为18.82km2。
③现状土地利用概况:一期用地已建有部分工业用地和公用设施用地。二期用地目前规划范围内大部分用地尚未开发,除了现状道路和部分平整用地以外,大部分为水域和农林用地和其他非建设用地。
④整体定位:以石化、金属生产和加工、造纸为主体,配套建设产品展示销售、物流运输和生活设施的临港产业城。
⑤功能定位:广东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临港型现代工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石化、有色金属冶炼、造纸等重工业,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空间集约的现代临港工业体系,打造广东沿海临港重工业基地。
阳江市发展海洋经济和融入珠中江经济圈重要的空间载体——以港口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以临海经济发展促进阳江产业走向海洋,推动阳江海洋特色经济发展,成为阳江蓝色崛起战略的新引擎。
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园示范区——以循环经济带动重工业的升级发展,打造高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
⑥规划空间结构:通过空间多要素叠加,针对性的规划布局构思,通过与首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规划形成“一轴、两核、五片区”的空间结构。一带:三丫河景观轴。规划利用三丫河南北向纵穿港口工业园首期、二期的地理空间优势,通过对其两侧绿化带的控制,形成规划区的景观带。两核:红树林生态绿核、服务配套核。规划对现状三丫河口的红树林进行保护、整治利用,结合周边用地,形成规划区的中心公园,构建片区的生态绿核;结合片区生活用地,形成片区的服务配套核,形成便捷、多功能的服务区域。五片区:规划通过对港口功能的统筹考虑,形成布局合理的五大功能片区,主要为北部工业片区、南部工业片区、西侧港口作业区、南侧港口作业区和港口仓储区。
⑦土地利用及人口规模
港口工业园二期总用地面积约为1065.34公顷。其中,将原1051.04公顷非城市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中,产业发展用地(包括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66.36%。规划区范围内常住人口1.28万人。
⑧污水集中处理
二期在原规划的污水处理厂南边增设一处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按9万m3/s设计,占地面积约7.6hm2。全区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后排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规划区区位图
规划范围图
规划空间结构图
二期土地利用规划图
二、规划编制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规划组织机构:阳江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联系人:;电话:;传真:; 邮箱:
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
评价机构:广州市碧航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廖工 电话:020-87587518246
传真:020-87515759 邮箱:2586550320@qq.com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工作程序:接受委托→规划目标、任务分析→规划区背景值调查、分析与评价→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比选方案→评价结论→编制报告书→专家组审查。
主要工作内容:依据规划,围绕规划方案涉及的环境制约因素,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分析、预测和评价,对本规划与有关产业政策、上一级规划、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经济可行、技术可靠的环境保护措施,向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调整优化规划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建议,以达到优化规划方案的目的,在规划层面最大程度减缓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为听取本规划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将本规划公示,征求公众宝贵的想法和建议。主要内容如下:(1) 是否支持本规划实施;如果反对,则提出主要的反对理由;(2) 本规划的实施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3)对本规划合理性的意见;(4)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化建议;(5)其他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即日起,公众可采取向公示指定地址发送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对规划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发表意见的同时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本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规划机构、规划编制单位和政府环保部门反映。
公众可在40个工作日后于本网站查阅环评简本并下载公众参与调查表填写意见,反馈至建设单位或评价单位。以个人名义提出的,要求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提出的,应加盖单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