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至4月我区将全面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2014年1至4月我区将全面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一、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背景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开展过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分别在1974年、1982年、1988年、1995年和2003年。
第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74年12月31日。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进行大规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通过第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摸清我国的各类体育场地总数为25488个。
第二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82年12月31日。普查由原国家体委、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农业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及各行各业各部门体育场地的全面调查工作。第二次普查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415011个。
第三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87年12月31 日。主要调查第二次体育场地普查以来新增减的体育场地。
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95年12月31日。普查工作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将各行各业、各级各类体育场地,包括解放军、武警部队所属的体育场地都列入普查范围,基本做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普查。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3年12月31日。通过普查,统计出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其中,包含64种547178个标准体育场地,302902个非标准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
本次普查是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
二、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目的及意义
体育场地是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的必备硬件条件。为了更好地掌握体育场地现状、使用及其发展变化情况,更好地科学配置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推动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可以全面了解、掌握我国体育场地情况,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体育场地类型、结构、分布和使用管理等基本情况;为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育场地标准、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体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了解、掌握全国体育场地发展变化特点,为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奥运争光计划(2011-2020)》,深化体育改革提供可靠基础资料;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场地建设和使用实施宏观管理,调整体育场地以及建设投资方向和建设结构以及制定体育场地发展规划提供客观依据。
不仅如此,开展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还对于盘活体育场馆资源,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都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有着投资多、规模大、功能丰富、服务能力强等特点,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完善和丰富公共服务具有积极作用。但当前很多大型体育场馆依然存在使用效率、运营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不仅难以发挥其应用的社会效益,更造成了财政上的负担,是党、国家和社会各界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能够摸清当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现状,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专门设计了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情况登记表,普查成果将为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难题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
三、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范围
本次普查的范围包括全国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各类体育场地。本次普查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四、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内容
本次普查的主要内容是体育场地所属的单位基本情况,场地基本情况和大型场馆运营情况。
单位基本情况主要指普查场地所属单位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单位电话、单位负责人、主管部门、行政区划码和城乡划分码、单位所在详细地址、所在系统、隶属关系、单位类型、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单位场地从业人员总数、2013年收入合计和支出合计。
场地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场地代码、场地名称、场地分布、场地归属、建成年份、场地规模、投资金额、场馆从业人员人数、运营模式、对外开放情况、年开放天数、平均每周接待健身人次、收入合计、支出合计和场地专项指标。
大型场馆运营情况,主要是反映大型场馆的经营使用情况,包括收入指标、支出指标、承担各种活动天数、承担各种活动次数。
本次普查的对象是体育场地,指专门用于体育训练、比赛和健身活动的,有一定投资的、公益性或经营性体育设施,包括必要的附属功能用房。
阳江高新区教育文体卫生局